西决两场激战过后,比赛局势已然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。雷霆队在前两场比赛中占据明显优势,然而赛场之外的舆论风波却未曾停歇,焦点直指亚历山大的罚球数。
西决G1.雷霆赢得看似轻松,但赛后质疑声却如潮水般涌来。人们质疑的核心,正是亚历山大在罚球线上的表现。这场比赛中,亚历山大的手感着实欠佳,27次出手仅命中10球。然而,凭借罚球线上14中11的出色发挥,他依旧砍下31分。在今年季后赛裁判哨子普遍收紧的大环境下,亚历山大却获得了与众不同的“特殊待遇”,能够如此轻易地要到罚球,这让不少人感到困惑与不满。
尤其是在G1开场阶段,亚历山大在极短时间内便获得7次罚球机会。这一连串的罚球,不仅在吹罚尺度上令人费解,更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亚历山大顺利度过了状态低迷期。比赛开局,球员往往需要时间来寻找手感、适应节奏,而亚历山大却依靠罚球迅速得分,这无疑打破了比赛的常规节奏,也让对手在心理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。对于那些遵循常规比赛节奏、努力通过投篮和防守来争取胜利的球队和球员来说,这样的判罚尺度显得极不公平。
带着这场投篮“圆柱体”引发的风波,G2如期而至。亚历山大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。至少在上半场,他在罚球线上的频次明显降低。没有再出现开场就连续依靠罚球累加分数的情况,单节在罚球线上仅得到2分。这一变化,或许是裁判有意调整判罚尺度,以回应外界的质疑;也可能是亚历山大自身调整了打法,减少了刻意制造犯规的尝试。
无论原因如何,这一变化都对比赛产生了影响。对于雷霆队来说,亚历山大罚球频次的降低,意味着球队需要寻找其他的得分方式来维持领先优势。而对于森林狼队而言,这或许是一个追分的好机会,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防守和进攻,减少在判罚尺度上的担忧。
西决的这两场比赛,不仅仅是球员们在赛场上的实力较量,也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。罚球争议,让比赛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和话题性。
上一篇: 亚历山大顶薪在望,雷霆面临甜蜜负担
下一篇: 返回列表